燕雀岂知鸿鹄之志——文姬归汉
- taishenstudio
- Oct 7, 2020
- 2 min read
昨天在凤凰新闻网站上看到下面这篇文章,其中有这三个观点。我想在此用批判的眼光稍做评论。
1. “曹操花重金从匈奴赎回蔡文姬,为何(没有自己占为己有)却要将她嫁给‘种田老汉’?”
2. 所说的“其实蔡文姬在匈奴有老公 孩子不太愿意回到中原,但是由于曹操盛情难却才回汉地。”
3. 曹操虽然很好色,但却有自己的原则,不会霸占故人的妻儿,很明显蔡文姬是故友的女儿。 该作者的第三个观点多少都解释了第一个观点。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不仅是曹操多年的好友,而且是当代最大
的文豪,让曹操很钦佩。曹操知道蔡文姬是个大才女,由于董卓王允之乱和胡人入侵后,很多文书典籍已经没有 了,但他认为蔡文姬才女可能有蔡邕托为保存并记得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国家保存一些古籍。他除了念旧更是出
于爱才爱文化的原因。 曹操眼光是对的,蔡文姬的文才是超过东汉末期三国时代的男姓文人的,包括曹操,诸葛亮,张松,杨修等
名人。后来蔡文姬对曹操说她父亲给她留下了 4000 余卷古籍,但在逃难中失落,不过她记得而默写恢复了 400 余 卷。这样的才华,就算现在的大学教授,又有几个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呢。比照现代,她文章之美、富、深、 广,起码也是个真才实学的博士了。所以曹操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传承文学和文化,还有一部分是对故友的义 气,这真的与和“小人之心”的色情臆想无关!
第二个观点完全是对读者的误导。蔡文姬作为一个汉家才女,被俘“绑走”,已经在敌方被迫有丈夫和孩子。我 小时候在台湾读过一篇古文,说蔡文姬不断托人向汉室曹操传信,然后曹操才知道她的所在,蔡文姬不可能是此文 章所说“恋于”在匈奴的丈夫和子女而不想回汉地(匈奴人,父兄死,子弟继其妻,是讲伦理的汉人难以接受的)。 她后来还写下了《胡茄十八拍》哀叹际遇和感伤。女文学家比较细腻,可以把心中之痛比男士们写的更针针见血。
蔡文姬(河南杞县人)属于我们中原人士。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中原人士,因为战乱和异族入侵,不断地往南迁 移,于是他们的后代就成为了所谓的客家人。这个族群是最重视汉族和华夏文化的。他们就是想始终保持着汉人的 习俗、伦理、道德和文化。所以他们比我国任何其他的族群更珍惜并保持着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文伦理的思想。 客家人是最不会背祖弃宗,卖汉降夷的。
“天下归心”是我国自古以来所有帝王领袖所神往的理想;“周公吐哺”是曹操想学周公的“统战”谦和;而 “蔡姬归汉”则是曹操对我国文化文学的一大杰作。
Comments